有一个符号象征的泪点,“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这句女高誓词以及片名《我本是高山》所指,大众普遍会认为是张桂梅校长,但影片中的张桂梅从未登上那座眺望远方的山上,反而两次同“溪流”这一意象同框。
因此,“高山”是这些女学生们,不仅她们来自高山、住在高山,同样也指代着片中她们的成绩图,也是张桂梅对于女校学生们的一种期盼;而张桂梅校长是“溪流”,尽管自己一直在“向下”地消耗着自身,但一直舒缓地浸润着“高山”们,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带来润泽。
我感觉大家是误会《我本是高山》电影剧方了;有没有一种可能,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告诉大家,《隐入烟尘》为什么会被下架; 之前疑《隐入烟尘》被很多农村地区的观众骂不符合农村现实、它拍的不是我们的农村真实的状态,还有很多人怼他们:“中国的农村不穷吗?”“穷的农村里没有坏人吗?”“我的家乡就是这个样子的!”; 对农村不了解的观众夹在两种声音里一脸茫然; 现在《我本是高山》出来,而张桂梅老师的故事国家已经宣传了很多遍,大家都知道她正确的形象脉络是什么样在,而娱乐圈电影人把她拍了出来:“当地的女学生不是没书读吗?”“张老师没有开女校吗?”“我认识的张老师就是这个样子的!”;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复刻一遍,观众就明白了:哦内娱这帮逼人就是这么消费苦难糟践英雄的,赶紧下架,最好连编剧带演员一起封掉!
张桂梅老师的故事本身就足够伟大,不需要任何“艺术手法”来改编、演绎、创造。一切无中生有的东西,都是对她本人精神的歪曲和侮辱。 张老师的信仰是共产主义,是天下大同,这是她无数次对外表达过的,华坪女校的建立和发展,源自于一个坚韧不拔的共产党人团结基层党组织、长期奋斗、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结果。
张老师的偶像是江姐,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她眼前浮现应该是英雄烈士,耳边响起的应该是《红梅赞》,而不是胡歌那张脸。
如果你的电影不表达这个,或者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把伟大理想弱化成个人的小情怀,这部电影就没有灵魂,你是在指鹿为马。
他们不但不明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理想,他们更不理解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他们嘴里只有“兄弟”,没有“同志”;他们心里只有个人情感,没有集体主义的大爱。
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他们的心,和群众的心是相通的,他们懂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懂他们,“张老师”们离人民群众很近,而影视圈的“贵族”们,离人民群众很远。
不谈原型故事,这部电影很差。一是因为导演没有水平,感觉没拍过戏,二是因为制作差,像是学生作业,浪费了优秀的演员阵容和社会关注度。拍的什么啊,拍的什么啊,拍的什么啊?一坨大便,看着烦,毫无电影语言和艺术价值的垃圾,看完全部,不错的故事拍的稀碎,各方面审美差到极致,是一部山东卫视的党政宣传片…
导演想营造那种场面上的烦躁、乱序,但出来的效果无奇差,尴尬又呆滞,假。剪辑节奏看着令观众崩溃,甚至还有同机位跳切,导演,连续给我看两条没有焦点的镜头是为什么?摄影是cnsc的?怎么做到的,连最基本的摇移都搞不稳,简单说拍的就是不如行活好。不是海清的演技差,是单纯导演功力不足够,张校长的坚韧和力量根本没演出来,只感觉到了悲苦,节奏、氛围乃至所有演员的表演都看着奇怪,端着,崩坏。黄蜀芹老师,别让儿子拍电影了…两位导演要不转行吧…
叙事的过渡全靠风景空镜和音乐硬处理,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制作是怎样的一个成本,美术置景方面感觉也没有用心,每一场戏的定场镜头都是同样的大摇臂向下拉,枯燥乏味,不说还以为是上世纪的电影,为什么有些镜头突然来个zoom in啊,为什么啊,每一个手持镜头都是小范围的极速抖动,像是帕金森。音乐戛然而止然后硬切,这就是导演高超技巧下控制的声音设计吗?胡歌这个角色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怎么还谈起恋爱跳起舞来了?酒鬼爹为啥改成酒鬼妈?老师群体像是一群坏人,学生群体都是混蛋,每一个角色和叙事都在败坏张桂梅,不知道这样的传记片跑出来有啥意义。非常敬佩张桂梅校长,但是这部电影拍的真的实在太差劲,男凝色彩充斥,篡改事实,败坏张校长名声,《我本是高山》看完感觉我本是傻逼才会来看这样的电影。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3一起看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