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同流者免费观看
手机观看

同流者

评分:

分类:剧情片其它1970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剧情:

主演: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斯特法尼娅·桑德雷利  多米妮克·桑达  皮埃尔·克里蒙地  克里斯蒂安·安林尼  卡罗·加第  阿历桑多罗·哈伯  皮安吉鲁·齐威拉  

剧情简介

《同流者》详细内容,是一部1970年的其它影片,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导演,让-路易·特兰蒂尼昂,斯特法尼娅·桑德雷利,多米妮克·桑达,皮埃尔·克里蒙地,克里斯蒂安·安林尼,卡罗·加第,阿历桑多罗·哈伯,皮安吉鲁·齐威拉等艺人主演,影片评分0.0,讲述了  马塞洛(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 饰)是意大利法西斯组织的一员,他的新任务是到巴黎除掉他以前大学时候的教授 卢克·夸德里(Enzo Tarascio 饰),一个反法西斯组织的成员。于是马塞..。详情

剧情评论

可可
2023-11-24 21:34:36
1.形式美与技术流,以及如透过附着水汽的玻璃看世界一般氤氲克制同时又饱含内力的情怀。摄影剪辑名不虚传,景致建筑服饰妆容皆美不胜收,Vittorio Storaro请收下我的膝盖!

2.只有对光与影的处理和运用拿手到本片这种程度才足以承载柏拉图洞穴喻这个贯穿全片的潜在主题吧...瞎不瞎是相对的,见识过真理的太阳的原囚徒想拯救仍把阴影当现实的囚徒会遭到反抗,众人会认为拯救者才是瞎了。而在有太阳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真的就是事实与真相吗?太阳有几个,洞穴有几层,世界有几维?盲人纳粹这个人物很妙,blind—abnormal,可以扩展出非常立体丰富的内涵;男主和盲人这对好友有一定程度的互文关系,在本片的洞穴喻中同样至关重要,而教授是回到洞穴的拯救者,被众人一拥而上捅成筛子。

3.开头和结尾都是镜头久久地对着笼罩在红光(一闪一闪的霓虹灯&橘红色的火光)中的男主,他显得有些不安,但你看不出他在想什么。是啊,他平时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一个冷冰冰的纳粹间谍,他懂得控制表情不让人看出自己的情绪,亦或是他已不善于通过自己的表情表达情绪?而这里红光的运用让人想起呼喊与细语里的红色,暗示着深度的内心解剖,一种千回百转蔓延无边的心魔,他困在其中;当然,也是柏拉图洞穴喻中的“火光”。开头结尾的另一个呼应是开始镜头拍到了男主老婆趴在床上露着屁股,而结尾是一个贫民少年趴在床上露着屁股,性取向的暗示很明显。随着专政的倒台和同性的性暗示,男主这时的心境大概也是一种眩晕,一种倒下去的欲望——让我倒下去,接受脆弱,拥抱脆弱,不要再继续执拗地抵抗自认为是罪恶的某些心理。男主是同流者,也是反抗者,外部同流内部反抗,通过随波逐流反抗自己“不正常”的那部分,在反抗旧罪的同时却制造出足以将自己埋葬的新罪,这些罪缠绕着他把他卷进漩涡,就像舞池里众人一圈一圈地围住他跳舞,他在圆心无所适从。

“别人都想与众不同,你却想和别人一样。”

“今天的我要来忏悔明天将发生的罪过,用一个罪恶来弥补另一个。”

“谜样的敌人,赶走希望。”

4.纳粹同性恋者演变出畸形心理,想在像《蝴蝶夫人》一样极致的美感中被毁灭(与正太_后被其杀死),却给男主在性与死方面留下一生阴影。开枪的是幼年男主,而真正破碎了的也是男主,一个他死了,作为同流者的他站了起来。这是一个男主想将他之后一切的罪归咎其上的事件,就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特丽莎的妈妈把她看做罪源,甚至第二任骗子丈夫的出轨也让她恨女儿,皆是被命运的多米诺骨牌捉弄而失去自我变成一个空壳的人的徒劳挣扎。

5.有男同女同暧昧意味的场景处理得可神,比如警察和男孩的部分,两个美丽女人跳舞的部分(男主说她们不能再跳了!噗哈哈果然有内什么阴影!话说看这段时有联想到苦月亮结尾两个女人之舞)。安娜和茱莉亚其实都是有两面性的女性。在帷幕后大厅般空旷的部长办公室的桌上长相酷似安娜的女人向镜头惊鸿一瞥,然后横陈于桌上与部长接吻;以及一个官员强迫她在马塞洛面前说出“我是个白痴,我完全疯了”,这时的“安娜”是个完全物化了的女性,与后面独立清醒理性强势的形象对比鲜明(我不知道物化的安娜是象征还是她真的卧底到纳粹总部当妓女)。而茱莉亚开始让人觉得是一个愚蠢且枯燥的花瓶,“一个用来做饭和做爱的女人”,慢慢地你却能感到她身上的魅力,娇憨爽朗,具有煽动力和感染力,脾气也不坏,她其实并不蠢,她有她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我觉得她和安娜在一起时比和马塞洛在一起时更可爱,也更有尊严。

6.这片有好多黑色幽默来着,比如说马塞洛到巴黎时去领任务那段简直冷幽默密集,在门口三个穿海魂衫学生样的少年打闹中遇到男主后齐齐敬礼,男主进去后他们说“他是谁?他看我的眼光像看穿着平民服装的官员233”呆萌的男主就这么被捉弄了...其实这里大概想表现你身边谁都可能是纳粹,同志之间的敬礼是一种同属一个政治组织的证明,而这其实和他们的外表一样不靠谱。男主在门厅欣赏墙上的画作,前台的老女人说“这不是博物馆,请进去!”是的男主就是这么欣赏美这么有耐心(误) 其实大概是领任务前内心很忐忑...同事调戏酷似安娜的妓女让她装疯卖傻,男主出现之前她装得很自在,而之后却非常尴尬不自在,男主发现她是部长桌上的那个令他心动的女人,立马一把抱住,紧紧地,还转了个圈...其实我觉得这哥们老神奇了...因为她是妓女所以你对她可以予取予夺,原则上是这样的,而男主就像看到遗失了的宝物、像看到女神一样抱住,仿佛在宣布她是归我所有的,真的有种特别纯情的感觉...对比他同事口头调戏加摸摸屁股的正常嫖客行为,他真是一个“不正常”的“嫖客”。然后要给男主派任务的官员见此景很恼火在门口跺着脚喊:“科勒瑞奇!你在那干嘛呢?!过来!”男主惶恐一路小跑进了官员的办公室...门一关上前台老女人正好蹒跚而过...着淡淡的囧感...后面更二,官员办公室是核桃的圣殿啊哪哪都是核桃啊台子上矮墙沿上桌子上摆放的还很有艺术感啊,官员从一个仰卧的裸女小雕像的阴部(...)拿了个核桃用钳子夹开一边吃一粗给男主讲任务啊,奇葩啊纳粹筒子...官员把枪给男主说筒子你必须迅速而决定性地解决这个问题!话音未落男主猛一回身拿枪指着官员啊气氛立刻剑拔弩张,随后却又把枪指向与刚才对称的方向,之后又对准自己的脑袋,然后发现自己帽子不见了...这是个幽默而苦涩的情节,开始指着官员是因自己本来就不满要杀教授的安排,而官员又语气强硬地继续唠比,于是更觉得神烦心乱就来了这么一手,这么一吓还真把官员唬住了,随后指向另一边以及自己的头则是消解敌意,im just pretending,内心妥协于自己同流者的身份,然后以帽子不见了为由给自己个台阶下...这可笑可恶可悲的人生啊。



这几天FilmForumNYC 在放这部经典,真想在大屏幕上看这部美学大作啊...

PS: QAF男主扮演者Gale Harold很喜欢这片来着ww
请叫我小可爱
2023-11-24 20:34:14

(一)集权暴力与信仰危机

《同流者》的表层主题是集权暴力对人性的禁锢,片中秩序与自由、暴力与欲望的元素总是成对出现。帕索里尼在《诗的电影》中说:“诗意的表现力来源于象征。”《同流者》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外部象征引入。同时,贝托鲁奇也创造了一套内部象征系统,最终形成极富感染力的诗意气质与表现力。第一个系统是“囚禁”——马尔切罗来到妻子家的一场戏中,妻子身着黑白条纹裙、光线被百叶窗分割为无数条,这些元素无一不指向囚禁的意涵。司机房间内的白幔、盲人聚会上的拉花,则都给人“阻挡”、“死亡”的联想。栅栏的直接出现有两次,分别是马尔切罗来到母亲家,接到暗杀任务,以及最终被投入监狱……这些意象使主角始终处在身陷囹圄的压抑环境,并暗示结局的走向。与之相伴,是无处不在的“监视”感。带框的封闭构图加强了这种氛围。马尔切罗来到部长办公室的镜头用极端远景与俯视视点形成人与机器之间的巨大对比,表现集权体制下人的渺小与受压迫;人物处在画面下方的不平衡构图则呈现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受到异化、内心空洞的精神危机;对女人赤足的三次特写则透露法西斯分子及资产阶级腐化堕落、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生活。

电影中色彩的极致运用也鲜明揭示了这一主题。行政大楼的建筑全部以黑白色相构成,秩序井然,冰冷压抑。蓝色的运用在片中则有着多重意涵,基本集中在巴黎的段落中。巴黎的所有外景都采用如雾般的蓝色调。法国三色旗中的蓝代表“自由”,在此却更多地表示为“集权对自由的禁锢”,正如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蓝》中将蓝色呈现为“自由与囚禁”这对正题与反题的存在即是人类永恒的生存状态。电影开头,马尔切罗乘车赶往雪地的一场戏,外景镜头和车内镜头全部被昏沉的幽蓝色灯光笼罩、奠定忧郁消沉的影片基调,随着情节发展,被赋予越来越多的丰富内涵。大面积的白色相运用在片中象征着死亡、厄运。被性侵、谋杀安娜的两场戏充斥着杀戮、死亡意味,也是马尔切罗心中最沉痛的记忆。

影片运镜方式亦十分独特,几乎没有固定机位静止镜头,多用长镜头配合丰富的场面调度,其中拉镜头的使用尤为瞩目。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批评认为“意识形态是国家机器询唤个人进入秩序,成为主体”。这种询唤作用体现在好莱坞电影中常用的对切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缝合系统”,它打断了观众的视线,提供另一个“叙事者”,使其缺席而掩盖其权威。《同流者》中常用的运镜方式是:将单人镜头拉大景别,表露他者的存在。这不仅加深窥视的观感,也提供更多思考空间,体现“窗口论”主张的景深镜头,表意丰富。影片这种方式消解了意识形态性,与主题恰如其分地贴合。

在集权暴力的威胁下,片中另一套象征系统“宗教信仰”,则将其虚假性暴露无遗。马尔切罗的祷告词:“我要为明天的罪行祈祷,用罪行赎罪。”表明宗教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慰藉,用以掩饰心安理得的犯罪。牧师的丑恶嘴脸、恋童癖者房中的十字架,无不透露出导演对于宗教的嘲讽态度。

(二)同流与个性

贝托鲁奇吸取了心理现实主义电影的元素,在《同流者》中大量展现了人物的回忆、幻想等内心状态。影片的叙事结构:三个时空平行蒙太奇,以马尔切罗巴黎执行刺杀任务的时间线为叙事轴,展开双重回忆。全片大多采取男主主观视角。开头营救戏码反复闪现,埋下悬念,而当两条情节线交汇时,观众才知道他并未实施营救,而是冷酷注视安娜死去。这样的时空设置令观众透过三重时空体会马尔切罗的心路历程。童年回忆场景首次出现是以“拦车”的相同元素闪切,而后在祷告时正式展开内容,这个镜头既是闪回、又是预叙,完全以主角的意识为依据,具有意识流风格。

马尔切罗是一个两面三刀的法西斯者形象,然而他既非功利主义者,更不是理想主义者。电影花费大量笔墨描绘他内心的挣扎。片头红色灯光与自然光的交错闪烁奠定了他的心理基调——分裂。游走在麻木残酷的屠戮与个性欲望之间,从而引出本片的第二重主题——个体压抑真实欲望、融入秩序的本能。针对马尔切罗这一角色的视听方案是“分裂”构图:他的单人镜头以闪烁色彩、光影对比和阻挡物的分隔为主,而与他人同处画面中时,也常用强烈对比的镜头语言。例如,马尔切罗与教授通话时,他与妻子身后背景色是棕与白的鲜明对比;接受任务的一场戏,采用水平倾斜的构图,意味马尔切罗内心发生了重大的价值偏移;影片最后,马尔切罗出门前与妻子之间阻隔了厚厚的墙壁,二人始终处于貌合神离、缺乏灵魂沟通的关系。

马尔切罗常说的一句话是“想过平凡的生活”,电影给出他渴望“平凡”的深层原因。与父亲的对话揭示他童年时受到的家庭暴力。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男权社会中,男性眼中的女性是不完整的,父权的压迫给男性带来“阉割恐惧”。受到性侵的童年创伤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恐惧,令马尔切罗害怕自己变得性向错乱、“女性化”。当他被伙伴们欺辱,为了彰显独特而拦车炫耀,最终却因此被性侵。“成为异类”成为马尔切罗最深重的恐惧。由此,马尔切罗拼命压抑自己的真实本能与欲望,以至加入法西斯组织,成为“同流合污”的一份子,接受了历史的暴力改写。

然而马尔切罗的内心始终是挣扎的,当他见到教授夫妇后尤为明显。他与教授关于柏拉图“洞穴理论”的一番讨论,表明他渴望受到启蒙、得到解放,却恐惧成为“真理的异类”。而他讲述的梦境中,自己眼盲由教授操刀手术,表明潜意识中马尔切罗认同教授的思想,希望他可以“治愈”自己。片中两个人物的设置与马尔切罗存在镜像对应关系:盲人朋友这一角色的塑造是非现实的——反应迟钝、惊慌失措。他的首次出现即与马尔切罗形成镜像构图,并说“我们是同类,喜欢相同的人,不信任不同的人。”盲人朋友是马尔切罗“信仰法西斯”的一个人格外化,然而最终,他是错乱的、看不见的。两色皮鞋显示了他的混淆黑白、位置倒错。另一个角色,安娜的出现唤醒了马尔切罗残存的良知、理性之人格。“任何疯狂的恋他,即是自恋,”马尔切罗向安娜表白的戏码发生在舞蹈教室的镜子前,他对安娜的迷恋更是对自由、理性的向往。二人相拥时的蓝色调为这段恋情蒙上了诗意的忧郁,象征拥抱自由,挣脱束缚的可能性。然而马尔切罗毕竟是“同流者”,他祷告、在舞会跳舞,无一不是遵循集体秩序。当他注视着安娜被谋杀,也扼杀了自我,沦为彻头彻尾的同流者。战败之后,他见到司机利诺,立即将自己误入歧途归因于他,大喊着揭发利诺与盲人朋友,企图在和平年代再次归于“平凡”,却最终被游行人潮视若无睹地淹没了。这一场景与舞会上马尔切罗被舞群漩涡般吞没的场景如出一辙,揭示着集体无意识的可怕。理智往往会被群体狂欢所淹没,而个人也总是历史挟持的人质。

(三)历史创伤的象征性书写

《同流者》中充满了意大利战后一代人对于历史、战争的深刻反思。片中故事情节对应的所指充满意识形态性,影射出二战时期意大利社会各个势力的混乱状态。

马尔切罗的父亲被关在精神病院,父权的衰败即意大利历史的断裂;母亲所象征的祖国,变得放荡不堪,与日本司机苟合意指轴心国间狼狈为奸;在这种背景下,法西斯主义趁虚而入,煽动民众,裹挟马尔切罗这样摇摆不定的人;宗教只是虚无的谎言,中产阶级(妻子、岳母)唯其是从;当唯一可能治好社会痼疾的教授夫妇被杀害,整个国家、所有民众都丧失了理智,加入法西斯政权的庞大机器,成为这杀人机器的一环。真理在集权暴力面前是脆弱的,在集体狂欢中是失声的。人趋利避害的从众心理解释了法西斯等集权政权勃兴的原因,是集体暴力的渊源。

在被侵略国家法国的段落中,导演更借卖花女之口唱出《国际歌》,借法国妇女之口谩骂法西斯分子,表达对法西斯主义、集权主义的强烈抨击。

《同流者》揭露了二战对意大利群众的历史创伤,充满思辨性地表现战后意大利社会的深层集体意识,是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

" 花蝴蝶"
2023-11-24 12:00:48
《随波逐流的人》,也有的翻译是《同流者》。导演是拍《末代皇帝》的那个。

这部影片的故事虽然相对简单,但是每一个电影元素背后都有着赋予深意的寓意和象征。不仅仅是在场景细节,更出现在通篇的人物设置和叙事结构之上。

主角马尔切诺,意大利贵族的落魄子弟,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子弟,是法西斯主义者,指代了法西斯主义的现象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经济社会状况。

他的父亲是个疯子,生活在疯人院中,谈论的是杀戮与统治,在西方文化中父亲象征着权威、秩序、与权力,可以解读为法西斯主义兴盛于断裂的历史和衰落的权威。

他的母亲享受着父亲遗留的豪宅,但是私生活混乱不堪,淫乱万分,母亲象征了民族文化和社会现状,可以理解为社会精神的虚无与混乱。

父母二者指代了法西斯运动滋生的历史和社会因素土壤。

在主角马尔切诺幼年,一个同性恋的司机引诱了他,更用一把具象化的枪支引发了其走向疯狂与罪恶,同性恋司机可以理解为突发的、偶然的、非合理性的诱发因素,而手段则是暴力和欲望。

马尔切诺的妻子和岳母,单纯、世俗,象征了普通的劳苦大众,岳母遵从与马尔切诺、为其辩护,说明了法西斯运动兴起的开端恰恰是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的支持。而妻子婚前的甜言蜜语待遇、婚后的暴力欺骗和利用,则恰恰印证了法西斯运动兴起后对于普通大众的态度转变——由利用、哄骗转变为压迫、摧残。

马尔切诺向教堂的神父祷告、神父象征了道德与信仰。神父并不嗔怪于所马尔切诺犯下的罪恶本身,而是纠结于是否向神进行了祷告,可以理解为作者所传递出的这种意图——道德困于其本身,而并不针对事实。而神父的弱势也表现了在暴行和权力面前,道德信仰本身的无力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婚礼的证婚人律师本身就曾经诱惑了马尔切诺的妻子,并睡了六年。这也就说明了法律本身即是非法,法律本身就是罪恶进行的幌子和帮凶。

而马尔切诺所负责调查并加害的教授,曾是其亲自授课的教师,可以理解为古典主义特征的美德、理性与思想传承。法西斯主义脱胎于欧洲的社会学说、颠覆固有阶级论断,而是鼓吹青壮年推翻年迈族群。而他们谈论的柏拉图洞穴说,则也是对于影片探讨主题的映射和刺探。

至于教授的妻子,则是马尔切诺心目中美好的情人的象征,可以理解为法西斯运动中所设立的虚无的目标和方向,而最终教授妻子葬送在马尔切诺的手中,也象征了法西斯运动所毁灭的美好。

至于马尔切诺的上级、联络人员、帮凶,则指代了法西斯运动的另一特征——并非个人化的自由运动,而是一个相互裹挟的、毫无选择和不可逆的系统机制。而马尔切诺期间的摇摆,则可以看为法西斯主义参与者自身的矛盾和困惑。

最终、诞生于焦虑、断裂、经济破败环境下的法西斯主义,在欲望和权力的诱惑下,以暴力为手段,出现并成长。得到了普通大众和底层人民的支持与拥戴。更利用了大众而是自身的地位得到稳固。在这种状态下,道德和信仰呈现出虚伪与自顾不暇的状态法律和秩序本身也成为了暴行和运动的帮凶,不知不觉将人民由支持者转变为被奴役者的地位。而古典的道德和思想则受到了毁灭。走向死胡同的运动本身也含着矛盾和冲突,同时毁灭的也有法西斯运动的美好初衷以及获得的早期成就。而当一切事件在混乱中更生以后,曾经的暴行施加者,法西斯运动的参与者,则摇身一变将自身的罪行推卸的干干净净,反而无赖起诱惑其产生的其他因素。

实际上,这一影片也不仅仅指向了法西斯运动,同样适合于混乱的60年代、更早的法国大革命和无政府主义运动、甚至适合于当下的中国。也正因为此,影片其实是在探讨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原理解析。而这一切缜密的逻辑却藏在了看似普通而实际设计精巧,充满隐喻的电影叙事之下。

实际上每一场戏、每一个动作都能延展出一堆内容,大师果然牛逼。
。。。。。。。。。。。。。。。。。。。。。。。。。。
作为看了40分钟没头没尾就想出这些的李亦树小朋友,我还是很欣慰的
草药味儿の岁月
2023-11-24 04:20:57

影片中,上世纪 30 年代的意大利,没落的上流社会子弟马尔切洛 • 柯雷里奇(Marcello Clerici)指使一个法西斯党徒打昏他母亲的姘头,然后带着母亲来看精神错乱的父亲。

《同流者》开场的秋风扫落叶的摄影华丽至极

一家人竟相会于荒凉的精神病院——这就是诞生了法西斯的那片土壤。

《同流者》剧照如果。贝尔托鲁奇的另一部作品《月亮》(La luna)中,主人公一家团聚的场景也是在精神病院。

在马尔切洛眼中, “不正常” 的不但是笼罩在精神错乱阴影下的整个家庭,更是令人恶心的同性欲望,威胁着他的性和社会的身份;

于是,他试图通过观察和模仿, 与众人步调一致,获得 “正常” 这一社会认同——

这就意味着讨小资产阶级老婆,皈依法西斯而去刺杀左派老师夫妇。

《同流者》剧照

可马尔切洛追求 “正常” 的前提,恰恰是遮蔽/忘掉自己。

当马尔切洛向哲学老师讲述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时,他颇见不得光地拉上了百叶窗,一瞬间,在墙上造了一个自己的影子。

特写中的影子似乎令他沉醉,而我们也看到了同流者的模样——

一个半身人影,只有轮廓,没有面孔。

马尔切洛明知影子不是实在,却不能承受思考的后果,而是自我流放到洞穴,甘心上镣自欺。

可他的老师却坦荡地打开窗户,展示给他看:太阳有多么容易就可以去除影子。

影子无声无息地出现,又无声无息地消失。

片末,广播宣布了墨索里尼的倒台。

一个隔着铁栅栏的房间里,犹如洞穴一般;火光照亮了他的上半身和脸庞。

他扭头望向房间里一个小男孩的裸体,而墙上不再有他的影子。

在这个蓦然回首中,“囚徒的镣铐”被打破了,他关于洞穴理论的 “毕业论文” 也终于完成了。


而当一个同性恋者勾引男人时谈到“蝴蝶夫人”,这唤起了马尔切洛深埋心底的童年记忆——他枪杀了勾引他的同性恋者。

这个记忆,就是马尔切洛追求的性和政治身份的“影子”。

于是,他把同性恋者误认为当年被他杀死的同性恋者,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了这个同性恋者身上,疯一般地当众指认他是凶手。

他的激情,看起来真的自以为完全与凶手、与法西斯无涉。

那一刻,他对自己的 “同流” 历程顿悟了。


介绍马尔切洛加入法西斯的,是一个盲人。

这个角色可以理解为马切洛的法西斯主义镜像。

相比健全的人,盲人是种 “不正常”,甚至因此还可笑地穿了不成对的鞋子。

片尾,马尔切洛不顾妻子阻止去见盲人高声怒斥盲人为法西斯,而盲人则遁形于一群喊着口号的人——

一个新的 “影子” 即将诞生?

就这样,影片结束于 68 年五月风暴过后荒凉的个人主义视角。


作为马尔切洛的女神,坚定的左派青年安娜是与干瘪的法西斯美学对立的美的象征。

安娜的知性美,与马切洛妻子天真的野性对比鲜明。

当这个崇高的象征猛拍汽车车窗、向马尔切洛求救时,叙事时间拉长得了不合情理的程度,把紧随安娜的刺客都晾一边了。

马尔切洛缩在轿车后排上、高高竖起的大衣领子里。

最终,优柔寡断的马尔切洛被轿车载向了影片转折点——刺杀教授和安娜,走向了与法西斯的合流。

闪回的高光中,高潮的刺杀戏


剧情短评

幸福﹑白痴
2023-11-25 05:06:59
四十年前,一个三十岁的意大利共产党员,用最牛B的电影镜头,拍了一个法西斯党徒的故事,故事里有几座奇妙的建筑,和世上两个曾经最漂亮的女人。我爱这电影
帅帅的小萌货
2023-11-25 01:42:46
凶手!他杀了一个政治犯!他是个同性恋,纳粹分子!
清明雨揽月
2023-11-25 01:35:28
改编自莫拉维亚小說。也是關於如何使用光线,让形式、布景、质感、色彩和构图平衡的摄影教科書。尽管它用最怀旧甚至浪漫的设置和场景去塑造的却是個凶残的法西斯主义者。他對於自身真实性的情境,仅仅只服务於那些行使权力者的利益。 但叙事正线外的跳接、闪回,以同流合污者的内心隐秘作为切入点,在历史、政治、哲学等多个层面来嵌入其生命,远眺变化的真实,朝向从不改变的永恒时刻→最后人们骑摩托拉着墨索里尼石像的头颅经过角斗场,他觉得,自己似乎是在向一个他所渴望的世界的旧日残存的形象道声永别。 同流者也是贝托鲁奇自身,如同他拍片题材的选择常顺势顺时而为。似乎暗示自己就此告别法国新浪潮影响,他为电影中被刺杀对象安排的住址和电话,用的都是戈达尔的真实信息。戈达尔没说什么,毕竟他觉得贝托鲁奇影片的政治性始终不够激烈。
骄傲的猪猪
2023-11-25 01:10:36
我完全就没关注什么政治、刺杀好么,只是一直盯着JLT的长长眼睫毛,Dominique Sanda 和Stefania Sandrelli 好美。
" 梦灬女孩"
2023-11-24 22:29:50
迷人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男主角,一个集爱欲、恐惧、懦弱、不知所措于一身的法西斯主义者——事实上他内心深处不认同任何一种主义,真正影响他价值判断的是老旧的天主教道德伦理观,他被此束缚、折磨、扭曲,从而转身在历史的夹缝中将自己伪装成顺应社会的精英分子,而在贝托鲁奇看来,这两点可能正是法西斯主义诞生的温床:失落的传统道德(历史的某种断裂?对父权的反叛?)在激进社会体制的不断冲击和狂热改造下,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双向选择,《白丝带》也是如此。摄影、色彩、调度以及取景(建筑)等等有种歌剧感,算是贝托鲁奇奠定个人风格的作品。[补充]之前忽视了影片叙事结构的重要性,倒叙结构反映的心路历程制造了悬念——解救或是旁观爱人之死,同时也重塑了“同流者”逐渐懦弱的心路历程——个人的也是民族历史的。
小鱼偶偶泡
2023-11-24 14:32:37
本片在摄影和剪辑上都有颇多可说之处,带着极强的那个时代的印记
ǒ儭儭シ狼爷
2023-11-24 11:11:08
【B+】被简介误导以为是个政治阴谋片,其实讲的是随波逐流的可笑人生。布光牛到人咋舌,频繁的插叙跳叙,理解难度略大。贝托鲁奇有一种东方人的含蓄。
幼稚园新童鞋
2023-11-24 06:41:56
#三刷#4.5;保留原著“渴望证实自己的被原罪所破坏的一生是正确无误的”主旨,在Vittorio Storaro精妙绝伦的摄影中感受“我们大家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失掉我们的天真无邪,这就是正常状态。”相比原著大量长句叠加的内心戏,影片更着力于闪回记忆对终其一生笼下的阴影、时空跳跃的缝合、精心酝酿的构图与光影盛宴,贝托鲁奇再次以性和政治意味身份诉求,跟随一个随波逐流的人在蓝色夜幕的巴黎混沌沉沦。 1、意识深处对同性身份的不敢直视,结婚只为成为“正常的人”,最终明白自己从未成为“同流者”(未认同任何一种主义),结尾的揭发实则是对自己的确认。 2、毕论关于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暌违多年师生重逢,一个关窗一个开窗,影子的形成&消失——他并未努力走进「真实」世界。 3、空旷压迫的巨大建筑下,人是微渺的存在。
、ゝ回眸相視笑
2023-11-23 22:05:30
一场集体无意识的迷狂。对集体主义生活和简单幸福概念的认同,对一旦可能失去他们的恐惧,使得人们能保持顺从和沉默,容忍一个以谎言为基础的社会,既是受害者又是支持者。虽然直指法西斯主义但又好似在影射任何一个政权。隐喻无处不在、摄影出神入化,老贝的最佳电影。
jiujiu
2023-11-23 17:06:52
绝无仅有的在摄影,镜头运动,布光,色彩,剪辑,配乐上均树立影史新高度的神作。黄与蓝的主题色,一如火车爱抚时窗外的夕阳与蓝夜。精神病院的纯白秩序。老贝标志性的首尾光影时间魔法,洞穴寓言,法西斯盲者与同性诱惑。在情欲与罪孽中沉沦,于弑父与寻父、离轨与臣服间辗转摇摆,随波逐流的人。(9.5/10) 【2020.8.1.上影节梅龙镇重刷】追求与中产上层人士看齐、懦弱而纠结的男主。玻璃后的三胞胎女歌手与各种整一、空阔而古典的建筑均透现出法西斯式的同流精神。与未婚妻见面时的百叶窗光影太有感觉。倾斜镜头。庭院秋叶随风起,雪地树林刺杀急(唯一的手持晃镜段落)。童年时穿过纷挂的白床单似[末代皇帝]。蓝色滤镜的巴黎。男主窘然面对卖花女与流浪儿高唱国际歌。中餐馆里,犹疑男主与上司见面,身旁摇晃的黄色吊灯。手拉手群舞与被裹挟夹紧的男主。
  • 0.0分1956HD

    上帝创造女人

  • 0.0分2022HD

    卡拉瓦乔之影

  • 0.0分1966HD中字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 0.0分1968HD中字

    伟大的寂静

  • 0.0分1970HD中字

    同流者

  • 0.0分1982HD中字

    城里的房间

  • 0.0分1979HD中字

    夜船

  • 0.0分1962HD中字

    安逸人生

  • 0.0分1974HD中字

    家族的肖像

  • 0.0分2017HD

    快乐结局

  • 0.0分1983HD中字

    情杀案中案

  • 0.0分1961HD中字

    意大利式离婚

大家正在看

  • 0.0分2020

    民初奇人传

  • 0.0分2020HD

    父亲和儿子的地下偶像

  • 0.0分2016HD

    暗杀教室:毕业篇

  • 0.0分2023HD

    七令诡事录

  • 0.0分2022HD中字

    消失的她

  • 0.0分2023HD

    隔窗恋爱:飘洋过海

  • 0.0分1982HD

    光阴的故事1982

  • 0.0分2022HD

    科学少女

  • 0.0分2022HD中字

    34 号跑道

  • 0.0分2015HD

    奔跑吧,少年

  • 0.0分2016HD

    猎头召唤

  • 0.0分2022HD

    帕达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3一起看影院

加载中...